2019年度,美术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同步提升,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五个“新”成效。
一、课程建设凸显新思路
坚持把带学生“走出去”艺术考察作为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创作能力成长的支撑,作为检验实践课程环节的平台。艺术考察是艺术游历、开放视野和精神自觉的提升,既是对校内专业基础课程的外化延续、实践深化,更是毕业设计、美术创作的重要过渡环节和纽带。目前,已将陕西唐三彩、甘肃大地湾彩陶、武威汉代彩绘画像砖、敦煌壁画、佛教造像等及沿线建筑、民俗、社会文化纳入重点考察内容,由专业课老师带队,分批次组织学生实地写生实践,并拍摄制作微视频,使写生实践教学成为美术系最活跃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一。2019年11月首次在美术馆连续举办5场学生艺术考察教学汇报公开展,借“展览”任务助力师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现场指导和集中选拔“产品式”教学,提升艺术考察教学质量。这是课程建设成果接受全校师生大众检验的一次尝试,推动和提高了学生课程作品的原创力和文化传播力。
二、策展参赛成为新常态
2019年,美术系先后策划主办或承办教师成果展、学生艺术考察及学生毕业创作作品展共22次。用作品展的形式加强学术交流、检验并展示教研成果,已成为美术系的年度常规和工作常态。系列师生作品展览亮相美术馆,美术馆成为学校对外校园文化宣传窗口。
在积极策办各类书画展的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展赛:教师李琪作品入选5年一届的国内官方主办的最高级别美术展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并受邀参加现场开幕式;学生参加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祖国印记”全国篆刻大赛,共有5件作品入选大赛,一项获得全国优秀奖。
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抽调专项教师团队,指定有经验的老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训练,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全国学校生廉政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一等奖1项(获奖3项);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校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参加全区幼师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区级专业技能大赛获得荣誉共35项,其中一等奖9项。教师个人获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铜奖、G3数字印刷创意设计大赛铜奖、重庆江北市政人行天桥景观照明设计奖一等奖、作品《古佳庄系列》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教师组一等奖等10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实践,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到学校兼任技术指导,发挥外聘教师和客座教授的作用。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高学历学位,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中坚力量,1名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采取措施促进教师职称提升,尤其高级职称人才培养和申报;2019年度,在学校的职称评定工作中,1名教师被评定为教授职称,3名年轻教师被评定为讲师职称,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校企合作迎来新突破
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发挥专业和基地服务优势,向行业、企业提供合格职业技术人才、技术服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人才培训、管理、业务指导。2019年与多家企业合作,突出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教学作用,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达州天健印刷有限公司成功入驻校园,投资100万建立产学研印刷生产线和实习实训教学校内基地,成为学校首个“引企入校”教学系部。
五、教学服务社会呈现新亮点
围绕教书育人的核心目标,正确认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内涵意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改进内容和方式,成为师生个人成长的有效路径。承办达州市文联、美协主办美术展览“雁破长空——达州高校教师作品展览”,教师美术作品一次性入选36幅。师生微电影《红军过才喜界》获得灵川县政府财政资助拍摄完成并公开展播。微电影重现了湘江战役后红三军团经过灵川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革命故事。我系教师为湘江战役纪念馆创作历史画,被中宣部策划湘江战役纪念馆永久收藏并公开陈列展出。
美术系志愿者走进达州市通川区国际机关幼儿园进行艺术支教服务,春节期间为社区居民写春联,到达州市资源县两水苗族乡和平村小学开展支教、爱心墙绘和走访慰问贫困户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显示了美术系师生的风采与活力。
2020年,美术系将继续努力奋进,行稳致远,守正出新,力争来年今日,交出一份在强基育人上有新成效、教学科研上有新突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有新作为的最美答卷。